仔猪常见疾病二
猪流行性腹泻(PED)
症状:水样腹泻、呕吐(1 周龄内仔猪死亡率高),脱水。
防治:
-
疫苗:母猪产前 4-6 周接种 PED 灭活苗或活疫苗(口服)。
-
治疗:口服补液盐(ORS),保温,抗生素防继发感染。
-
管理:产房保温(28-32℃),严格消毒(烧碱)。
细菌性疾病
-
1. 仔猪黄痢(大肠杆菌病,1-7 日龄)
-
症状:黄色稀便、腥臭,迅速脱水死亡。
防治: -
药物:恩诺沙星、庆大霉素(口服或肌注),配合补液。
-
预防:母猪产前 40、15 天接种大肠杆菌 K88/K99 疫苗;产房消毒,仔猪出生后口服益生菌。
仔猪白痢(大肠杆菌病,10-30 日龄)
症状:灰白色糊状便,消瘦,死亡率低。
防治:
-
药物:同上,配合收敛剂(蒙脱石散)。
-
管理:减少应激,保持干燥,补铁(2-3 日龄肌注右旋糖酐铁)。
仔猪红痢(魏氏梭菌病,1-3 日龄)
症状:血便、腥臭味,病程短(1-2 天死亡)。
防治:
-
疫苗:母猪产前 30、15 天接种 C 型魏氏梭菌疫苗。
-
治疗:青霉素 + 链霉素肌注,口服甲硝唑。
猪链球菌病
症状:关节炎(跛行)、脑膜炎(划水状)、败血症(皮肤发红)。
防治:
-
药物:阿莫西林、头孢噻呋(肌注),恩诺沙星注射液。
-
预防:仔猪 3 日龄、21 日龄接种链球菌疫苗;断脐、断尾严格消毒。
副猪嗜血杆菌病
症状:呼吸困难、消瘦、关节肿胀、心包积液(“绒毛心”)。
防治:
-
药物:氟苯尼考、替米考星(拌料或肌注)。
-
预防:仔猪 7-10 日龄接种灭活苗;减少应激,降低密度。
寄生虫病
-
1. 蛔虫病
-
症状:消瘦、贫血、咳嗽(幼虫移行),成虫堵塞肠道。
防治:
药物:伊维菌素 + 阿苯达唑(仔猪 20-30 日龄首次驱虫,每月 1 次)。 -
管理:粪便发酵处理,母猪产前 1 周驱虫。
疥螨病
-
症状:皮肤瘙痒、结痂(耳部、腹部),脱毛。
防治: -
药物:多拉菌素(肌注),外用双甲脒喷雾。
-
管理:定期消毒圈舍,保持干燥。
四、营养代谢病
1. 缺铁性贫血(3-7 日龄)
症状:皮肤苍白、消瘦、腹泻,生长缓慢。
防治:补铁:2-3 日龄肌注右旋糖酐铁(100-200mg / 头)。管理:提供富含铁的垫草(红土),母猪饲料添加铁元素。
2. 佝偻病(缺钙 / 维生素 D)
症状:骨骼畸形(O 型腿)、站立困难、生长停滞。
防治:补充:维生素 D3、钙磷合剂(拌料或口服)。管理:增加光照,饲料钙磷比例 1.2:1。
-
五、普通病
1. 感冒
症状:流涕、咳嗽、体温升高,食欲下降。
防治:药物:柴胡注射液 + 阿莫西林(肌注),拌料多维。
管理:保温,避免贼风。
消化不良(乳食不调)
症状:腹胀、腹泻(乳瓣),口臭。
防治:调整:减少哺乳量,口服乳酶生 + 益生菌。
管理:母猪饲料避免过精,仔猪 7 日龄诱食(易消化教槽料)。
综合预防措施
疫苗程序(参考):
-
-
3 日龄:补铁、伪狂犬疫苗(滴鼻)。
-
7 日龄:副猪嗜血杆菌苗。
-
14 日龄:圆环病毒苗。
-
21 日龄:猪瘟首免、链球菌苗。
-
30 日龄:口蹄疫首免。
-
45 日龄:猪瘟二免。
-
-
饲养管理:
-
保温:产房温度 28-32℃(1 周龄),每周降 2℃。
-
卫生:每日清理粪便,定期消毒(烧碱、过硫酸氢钾)。
-
营养:母猪哺乳料高蛋白(18% 以上),仔猪教槽料高消化率。
-
-
生物安全:
-
引种检疫 4 周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产房。
-
病死猪无害化处理(深埋或焚烧)。
-
-
监测与保健:
-
定期检测抗体(猪瘟、口蹄疫等)。
-
断奶前后添加抗应激药物(多维、黄芪多糖)。
-
总结
仔猪疾病防控需 “预防为主,养防结合”:
-
关键阶段:出生 3 天内(补铁、伪狂滴鼻)、断奶期(抗应激、营养过渡)。
-
核心措施:疫苗免疫、卫生管理、营养均衡、减少应激。
-
应急处理:隔离病猪,全群消毒,病死猪无害化处理。
(注:具体用药剂量和疫苗程序需根据猪场实际情况、当地疫病流行特点及兽医指导调整。)
分享